契税缴纳时房屋套数如何认定?
我准备买房,听说契税缴纳和房屋套数有关。但我不太清楚这个房屋套数是怎么认定的,是看名下所有房产,还是只算正在交易的城市的房产,又或者有其他认定标准呢?希望能了解下具体的认定规则。
展开


契税缴纳时房屋套数的认定,在我国有着明确的规定。契税是指不动产(土地、房屋)产权发生转移变动时,就当事人所订契约按产价的一定比例向新业主(产权承受人)征收的一次性税收。 关于房屋套数的认定,不同地区可能会根据当地政策有所差异,但通常遵循一定的原则。一般来说,会以家庭为单位进行认定,家庭范围包括购房人、配偶以及未成年子女。认定依据主要是房屋登记机构的登记信息。例如,在查询购房人及其家庭成员名下房屋登记情况时,如果登记有一套住房,那么再次购房时,此次所购房屋就会按照第二套住房来认定契税缴纳标准。 依据《关于调整房地产交易环节契税 营业税优惠政策的通知》规定,对个人购买家庭唯一住房(家庭成员范围包括购房人、配偶以及未成年子女,下同),面积为90平方米及以下的,减按1%的税率征收契税;面积为90平方米以上的,减按1.5%的税率征收契税。对个人购买家庭第二套改善性住房,面积为90平方米及以下的,减按1%的税率征收契税;面积为90平方米以上的,减按2%的税率征收契税。这里所说的家庭唯一住房和家庭第二套改善性住房的认定,就是基于房屋套数的认定规则。 不过,部分地区会综合考虑购房贷款记录等因素。即使名下没有登记住房,但有过住房贷款记录,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会影响房屋套数的认定。比如,一些城市规定,有过住房贷款记录且贷款已结清,再次购房时仍可按照首套房享受契税优惠政策;而贷款未结清的,可能就会按照二套房来认定。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建议购房者在购房前向当地税务部门或房产登记机构详细咨询具体的房屋套数认定标准和契税缴纳政策。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