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提工资当月计提当月发放该如何做账?


在会计处理中,计提工资和发放工资是两个重要的环节,即使是当月计提当月发放工资,也需要按照一定的步骤和规范进行账务处理。 首先,计提工资。计提工资就是把当月应该支付给员工的工资,计算出来并记录到账上。这是基于权责发生制的原则,即当月的费用应该在当月确认。根据《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应当在职工为其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将实际发生的短期薪酬确认为负债,并计入当期损益。 计提工资的会计分录一般为:借: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制造费用等(根据员工所属部门确定);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这里的“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制造费用”等科目,是用来记录不同部门员工工资成本的。“应付职工薪酬——工资”科目则是负债类科目,表示企业欠员工的工资。 其次,发放工资。发放工资时,需要扣除一些款项,如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这些扣除款项是企业按照法律规定代扣代缴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以所得人为纳税人,以支付所得的单位或者个人为扣缴义务人。企业有义务代扣代缴员工的个人所得税。 发放工资的会计分录一般为: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贷:银行存款(实际发放给员工的金额);贷: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贷:其他应付款——社会保险费(代扣代缴的员工社会保险费);贷:其他应付款——住房公积金(代扣代缴的员工住房公积金)。 最后,缴纳代扣代缴的款项。企业需要按照规定的时间,将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款项缴纳给相关部门。缴纳款项的会计分录一般为:借: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借:其他应付款——社会保险费;借:其他应付款——住房公积金;贷:银行存款。 通过以上步骤,就完成了当月计提当月发放工资的账务处理。这样的处理方式既符合会计原则,也符合法律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