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了劳动合同后该如何解除劳动关系?


签了劳动合同后,解除劳动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种常见方式: 首先是协商解除。这就好比两个人商量着办一件事,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通过沟通、协商,都同意解除劳动合同,这是一种比较和谐的方式。《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其次是劳动者单方解除。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预告解除,如果劳动者想辞职,一般要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如果还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就行。另一种是即时解除,当用人单位存在一些严重违法违规行为时,比如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等,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无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第三十八条对此有明确规定。 然后是用人单位单方解除。也分不同情形,比如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等,用人单位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还有无过失性辞退,当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等情况,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另外还有经济性裁员,当用人单位出现经营困难等法定情形,需要裁减人员二十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的,用人单位应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等。相关法律依据在《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 。 最后是约定解除,在劳动合同履行过程中,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认为继续履行合同已经没有必要时,与另一方协商取得一致意见后,就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相关概念: 法定解除:就是出现法律规定的情况时,当事人有权利解除合同。 约定解除:是合同双方商量好了,都觉得没必要继续履行合同了,然后一起决定解除。 预告解除:劳动者提前一段时间告知用人单位要解除劳动合同。 即时解除:劳动者因为用人单位有严重问题,马上就可以解除合同,不用等。 无过失性辞退:劳动者没犯错,但因为一些客观原因,用人单位可以辞退。 经济性裁员:用人单位因为经营等方面的困难,需要大规模裁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