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拨用地有分摊土地合法吗?
在了解划拨用地有分摊土地是否合法之前,我们先来解释一下划拨用地和分摊土地这两个概念。划拨用地是指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在土地使用者缴纳补偿、安置等费用后将该幅土地交付其使用,或者将土地使用权无偿交付给土地使用者使用的行为。简单来说,就是政府把土地给单位或个人用,可能不用交钱或者只交一点补偿费用。分摊土地则是指在一个地块上,多个主体按照一定的规则共同拥有土地权益。比如在一个小区里,所有业主共同分摊小区内的土地。
从法律角度来看,划拨用地是可以存在分摊土地情况的,但需要符合相关法律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第四十四条规定,划拨土地使用权,除本条例第四十五条规定的情况外,不得转让、出租、抵押。第四十五条规定,符合下列条件的,经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和房产管理部门批准,其划拨土地使用权和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所有权可以转让、出租、抵押:(一)土地使用者为公司、企业、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二)领有国有土地使用证;(三)具有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合法的产权证明;(四)依照本条例第二章的规定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向当地市、县人民政府补交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或者以转让、出租、抵押所获收益抵交土地使用权出让金。转让、出租、抵押前款划拨土地使用权的,分别依照本条例第三章、第四章和第五章的规定办理。
也就是说,如果划拨用地存在分摊土地,并且涉及到土地权益的转让、出租、抵押等情况,就需要经过相关部门批准,补交土地出让金等手续,才是合法的。如果没有经过这些程序,私自进行相关操作,就是不合法的。另外,不同地区可能还会有一些具体的规定和政策,在实际操作中,要以当地的规定为准。所以,判断划拨用地有分摊土地是否合法,关键要看是否按照法律规定履行了相应的手续。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20个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