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反公司规章制度被罚款是否合法?


一般情况下,公司因员工违反规章制度而罚款是不合法的。 首先要明确,罚款是一种行政处罚手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规定,罚款只能由行使国家行政权力的行政管理机关或者法律授权行使行政权力的机构来行使。公司并非这类有权的主体,所以从本质上来说,公司没有法定的罚款权力。 从公司规章制度角度看,如果公司没有相关规章制度规定可以对违反规定的员工罚款,那作出罚款处罚是没有依据的,属于违法。即便公司有相关制度规定,这些制度也必须符合法律法规要求才有效。比如,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并且要进行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要是规章制度的制定程序不合法,那基于此的罚款也是不合法的。 不过有一种特殊情况,依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六条 ,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例如员工因为工作失误给公司造成经济损失,公司可以依此要求赔偿并按规定扣除工资,但这严格来说不是罚款性质。 如果遇到公司违法罚款的情况,劳动者可以提起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冲裁追究用人单位民事责任,用人单位除全额支付工资报酬外,还可能要加发经济补偿金;也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追究用人单位行政责任,劳动行政部门会责令用人单位支付工资报酬、经济补偿,甚至可能责令支付赔偿金。 相关概念: 行政处罚:是指行政机关依法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以减损权益或者增加义务的方式予以惩戒的行为。 劳动仲裁:是指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当事人申请仲裁的劳动争议居中公断与裁决。 经济补偿金:是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后,用人单位依法一次性支付给劳动者的经济上的补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