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账和私账发工资合法吗?


从法律层面来看,公司同时使用公账和私账发工资存在诸多法律风险,很多情况下是不合法的。首先,我们要明确工资支付的正常规定。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工资应当以法定货币支付,用人单位应将工资支付给劳动者本人,并且必须书面记录支付劳动者工资的数额、时间、领取者的姓名以及签字,并保存两年以上备查。用人单位在支付工资时应向劳动者提供一份其个人的工资清单。 公司采用公账加私账发工资的方式,可能会导致工资记录不完整、不透明。如果走私账部分的工资没有进行规范记录,就难以证明公司已经足额支付了劳动者的工资。一旦发生劳动纠纷,比如劳动者要求支付拖欠工资、加班费等,由于私账支付部分难以举证,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可能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从税务方面来看,这种做法很可能涉嫌逃税。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纳税人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帐簿、记帐凭证,或者在帐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是偷税。公司通过私账发放工资,不将这部分收入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就会导致少缴税款,这是明显的违法行为。 对于社保缴纳,也会产生不利影响。社保的缴纳基数通常是根据工资总额来确定的。如果公司通过私账发放部分工资,降低了公账上体现的工资数额,就会导致社保缴纳基数降低,从而使劳动者未来享受的社保待遇减少。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规定,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由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责令限期缴纳或者补足,并自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万分之五的滞纳金;逾期仍不缴纳的,由有关行政部门处欠缴数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所以,公司使用公账加私账发工资的方式,存在着工资支付不规范、逃税以及社保缴纳不足等多方面的法律问题,不仅损害了劳动者的权益,也使公司面临法律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