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争议案件一审该如何答辩?


在劳动争议案件一审中,答辩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关乎最终的判决结果,要认真对待。 首先,要仔细研读原告提交的起诉书及相关证据资料。这一步是基础,只有清楚原告提出了什么样的诉讼请求,以及这些请求基于什么事实和证据,才能针对性地进行答辩。打个比方,如果原告说你拖欠工资,那你就要看看他提供了什么证据来证明这件事。 接下来是撰写答辩状。答辩状应当包含以下内容: 1. 答辩人信息:如果是个人,要写明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民族、文化程度、工作单位、职业、住址;如果是单位,要写明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姓名及职务、单位地址。 2. 被答辩人信息:与答辩人信息类似。 3. 答辩事项:明确说明答辩想要达到的目的,也就是针对原告的主张,阐述其不能成立的理由。 4. 事实和理由:这是答辩状的核心部分。要针对原告起诉所依据的事实、法律和主张,一个一个进行反驳,并说明为什么不成立。同时,要引用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证据材料作为依据,增强观点的说服力。例如,原告说加班没有给加班费,你可以拿出公司的加班制度规定或者工资发放记录来反驳。 5. 致送法院:写明受理案件的法院,格式一般是“此致XXXX人民法院”。 6. 答辩人签名或盖章:最后由答辩人签名或盖章,确认答辩内容的真实性。 7. 附件:如果有相关证据或其他材料,可以作为附件一并提交。 此外,证据材料的准备也不容忽视。要收集各种能支持自己观点和主张的证据,比如文件、合同、录音、录像等。同时,要注意答辩期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五条规定,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如果需要延长答辩期,可以向法庭提出申请。 在整个答辩过程中,要保持冷静理智,清晰表达观点,不要使用攻击性或侮辱性言辞,尊重法庭和对方当事人,遵守法庭的规章制度和程序,认真倾听对方观点和证据,并给予合理回应。 相关概念: 答辩状:是被告(人)、被反诉人、被上诉人、被申请(诉)人针对起诉状、反诉状、上诉状、再审申请(诉)书的内容,在法定期限内根据事实和法律进行回答和辩驳的文书。 答辩事项:明确写明答辩所要达到的目的,即针对原告、上诉人、申诉人提出的主张,陈述其不能成立的理由。 证据材料: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各种材料,在劳动争议案件中,包括文件、合同、录音、录像等多种形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