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及劳动者的法律有哪些?


涉及劳动者的法律有很多,这些法律构建起了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法律体系。 首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它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这部法律全面规定了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比如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等。用人单位需要遵守劳动时间、工资支付等多方面的规定。例如,根据该法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需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其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它主要针对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等方面进行规范。该法保障劳动者在签订劳动合同时的合法权益,要求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如果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同时,对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也有严格限制,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需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当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时,这部法律为争议的解决提供了途径和程序。它规定了劳动争议的调解、仲裁等程序,劳动者可以通过申请调解、仲裁来解决与用人单位之间的纠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比如,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另外,《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也与劳动者密切相关。它规定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的义务,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社会保险为劳动者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提供必要的物质帮助和保障。例如,职工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且经工伤认定的,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