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行政刑事处罚后工资怎么算?


在探讨受到行政刑事处罚后工资如何计算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些基本的法律概念。行政刑事处罚是指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和触犯刑法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给予的制裁。而工资则是劳动者付出劳动后获得的报酬。 关于受到行政刑事处罚后工资的计算,不同的处罚情况有不同的规定。 首先,如果劳动者被采取强制措施,但最终没有被定罪,根据原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28条规定,劳动者涉嫌违法犯罪被有关机关收容审查、拘留或逮捕的,用人单位在劳动者被限制人身自由期间,可与其暂时停止劳动合同的履行。暂时停止履行劳动合同期间,用人单位不承担劳动合同规定的相应义务。劳动者经证明被错误限制人身自由的,暂时停止履行劳动合同期间劳动者的损失,可由其依据《国家赔偿法》要求有关部门赔偿。也就是说,在被限制人身自由期间,用人单位可以不支付工资,但如果最终证明是错误限制,劳动者可以依法获得国家赔偿。 其次,如果劳动者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第六项规定,劳动者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旦劳动合同解除,用人单位无需再支付工资。这里的“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包括被人民检察院免予起诉的、被人民法院判处刑罚的、被人民法院依据刑法第三十二条免予刑事处分的。不过,如果用人单位选择不解除劳动合同,那么工资的发放则应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和相关法律法规执行。 最后,如果是受到行政处罚,情况相对复杂一些。一般来说,如果行政处罚不影响劳动者正常提供劳动,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工资。但如果行政处罚导致劳动者无法正常工作,比如被行政拘留,用人单位可以参照上述被限制人身自由的情况处理。总之,受到行政刑事处罚后工资的计算要根据具体的处罚情况和相关法律规定来确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