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虚假租赁合同?
我最近在处理一些房产租赁的事情,听说市场上存在虚假租赁合同的情况。我不太清楚虚假租赁合同到底是怎么回事,它有哪些表现形式,签订了虚假租赁合同会有什么后果,我想了解下相关法律上对虚假租赁合同的定义和规定。
展开


虚假租赁合同,简单来说,就是双方签订的租赁合同并不是基于真实的租赁意愿和事实,可能是为了达到某种非法或者不正当的目的而签订的合同。 从法律角度来看,虚假租赁合同违反了民事活动中的诚实信用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七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这意味着在签订租赁合同时,双方都应该真实表达自己的意愿,如实履行合同义务。 虚假租赁合同通常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双方根本没有实际的租赁行为,却签订合同用于其他用途,比如为了骗取贷款,双方签订一份虚假的房屋租赁合同,虚构租金收益情况,以此来提高自己的信用资质获取银行贷款。另一种情况是合同中的租赁内容与实际情况严重不符,比如实际租金是每月5000元,但合同上写的是每月2000元,可能是为了逃避税费或者其他监管。 签订虚假租赁合同会带来一系列法律后果。从合同效力上看,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六条规定,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所以虚假租赁合同通常会被认定为无效合同。一旦合同被认定无效,双方基于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此外,如果虚假租赁合同涉及到违法犯罪行为,比如诈骗、偷税漏税等,相关责任人还可能要承担刑事责任。因此,在签订租赁合同时,一定要确保合同内容真实合法,避免陷入不必要的法律风险。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