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退货之后不退款违反了什么法律?


商家在消费者退货之后不退款,这种行为可能违反了多部法律法规。 首先,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角度来看,当消费者和商家达成交易时,实际上就形成了一种合同关系。消费者支付货款获得商品,商家提供符合质量要求的商品并在消费者合理退货时退款,这是双方默认的合同内容。商家在消费者退货后不退款,就属于不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构成违约。根据《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也就是说,消费者有权要求商家继续履行退款义务,若因商家不退款造成消费者其他损失的,还可以要求赔偿。 其次,《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也对消费者的权益进行了保护。该法第五十二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造成消费者财产损害的,应当依照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承担修理、重作、更换、退货、补足商品数量、退还货款和服务费用或者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商家退货后不退款,明显损害了消费者的财产权益,消费者可以依据此条法律要求商家退还货款。此外,根据该法第五十五条,如果商家存在欺诈行为导致消费者退货,消费者还有权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最后,《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也适用于电商平台上的此类情况。该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按照约定向消费者收取押金的,应当明示押金退还的方式、程序,不得对押金退还设置不合理条件。消费者申请退还押金,符合押金退还条件的,电子商务经营者应当及时退还。虽然这里说的是押金,但对于商品退款同样具有参考意义,强调了商家及时退款的义务。如果商家拒不退款,消费者可以向电子商务平台投诉,平台有义务协助消费者解决问题。若平台不履行协助义务,消费者也可以追究平台的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