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改制后没帮职工缴纳社保该怎么办?


当单位改制后没帮职工缴纳社保时,职工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维护自身权益。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社保的重要性和相关法律规定。社会保险是国家为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五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内为其职工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未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的,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定其应当缴纳的社会保险费。这意味着单位有义务按时为职工缴纳社保。如果单位改制后没有履行这个义务,职工可以先与单位进行沟通协商。通过友好的方式,向单位提出补缴社保的要求,说明法律规定和自己的权益。在沟通时,要注意保留相关的证据,比如聊天记录、会议纪要等。如果与单位协商不成,职工可以向当地的劳动监察部门进行投诉。劳动监察部门有权对用人单位遵守社会保险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根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十一条规定,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用人单位参加各项社会保险和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情况实施劳动保障监察。劳动监察部门在接到投诉后,会依法对单位进行调查处理,如果查证属实,会责令单位限期补缴社保费用,并可能对单位处以相应的罚款。另外,职工还可以向当地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反映情况。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核定单位应当补缴的社保费用,并督促单位进行补缴。同时,职工也可以通过申请劳动仲裁来解决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规定,因社会保险发生的争议属于劳动争议,适用本法。职工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要求单位补缴社保。如果对仲裁结果不满意,还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总之,当遇到单位改制后不缴纳社保的情况,职工要通过合法合理的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确保自己的社会保险权益得到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