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退休养老金新老办法哪种待遇更高?


机关退休养老金新老办法哪个更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 首先来了解一下新老办法的概念。老办法是按照退休前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来确定基本养老金待遇。一般来说,工作年限满35年的,按90%计发;工作年限满30年不满35年的,按85%计发;工作年限满20年不满30年的,按80%计发。这种办法主要依据的是退休前的工资水平和工作年限。其法律依据来源于过去长期实行的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制度相关规定。 新办法则是由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和职业年金构成。基础养老金以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1年发给1%;个人账户养老金是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过渡性养老金是对“中人”(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人员)的一种特殊补偿;职业年金是机关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新办法的依据是《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等相关文件。 如果个人工资增长较慢、缴费年限较短,老办法计算出来的养老金可能会相对高一些。因为老办法主要看退休前工资和工作年限,工资没怎么涨、工作时间不长,在新办法里个人账户积累和缴费指数等方面优势就不明显。 而对于工资增长较快、缴费年限长的人员,新办法可能更有优势。随着工资增长,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会提高,基础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也会相应增加,再加上个人账户养老金和职业年金的积累,总体养老金待遇可能会高于老办法。 从政策设计来看,为了保证改革的平稳过渡,设置了10年过渡期(2014年10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在过渡期内实行新老办法对比,保低限高。即新办法待遇低于老办法的,按老办法标准发放;新办法待遇高于老办法的,高出部分按一定比例逐年递增发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