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了工资后还能申请仲裁吗


领了工资后依然是可以申请仲裁的。首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劳动仲裁,劳动仲裁就是社会上专门的劳动争议仲裁机构,针对民间出现的涉及劳资关系的纷争事件,进行客观、公正、公开的调查、审理以及裁决判定等工作流程 ,并且在我国,劳动仲裁是劳资双方采用司法手段解决争议问题的必经前置阶段。 一般来说,以下几种情况即使领了工资也能申请仲裁。第一,如果工资发放存在违法情形,比如没有足额发放工资,像原本谈好的工资是一万元,结果只发了八千元;或者没有按时发放工资,规定每月 15 号发,却推迟到了月底;又或者扣除了不合理项目,像是莫名其妙扣了几百元所谓的“罚款”等,即便已经领取了部分工资,劳动者仍可就未合法支付的部分申请仲裁。 第二,除了工资问题外,要是还存在其他劳动权益争议,例如公司没有和您签订劳动合同,根据法律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还有未依法为您缴纳社保,这损害了您享受社保待遇的权益;以及加班后没有支付加班费等情况,即便工资已经领取,这些权益争议也都可以单独申请仲裁。 第三,要是领取工资是基于用人单位的胁迫、欺诈等非法手段,比如公司威胁说不签字领这部分工资,就不给剩余工资,或者用虚假的工资计算方式欺骗您领取了工资,那么劳动者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自己权利被侵害之日起一年内,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第四,对于一些持续性的劳动纠纷,比如公司长期存在不合理的绩效考核导致工资一直发放不足,即使已经领取了部分工资,劳动者仍可就后续的权益问题申请仲裁,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我国《劳动合同法》第七十九条规定,发生劳动争议后,当事人应当先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这也说明,只要存在劳动争议,领了工资并不影响申请仲裁。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劳动仲裁是有时效限制的,一般是一年。从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之日起开始计算。同时,申请仲裁要准备好相关证据,像劳动合同、工资条、考勤记录、加班申请单等,这些证据能够有力地支持您的主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