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上“应当”和“必须”有什么区别?
在看一些法律条文的时候,经常会看到“应当”和“必须”这两个词,感觉它们意思有点像,但又好像不太一样。想知道在法律层面,这两个词到底有啥区别呢?这种区别又会对实际的法律应用产生什么影响?
展开


在法律条文里,“应当”和“必须”虽然在语义上有相近之处,不过在法律语境下有着明显的区别。 “应当”是一种原则性的要求,它意味着在通常情况下,相关主体需要按照规定去做,但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绝对不能有例外。它给执法者、司法者或者行为主体一定的自由裁量空间。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规定,当事人应当遵循诚信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这里的“应当”强调了诚信履行义务的重要性,但在某些特殊情形下,如果有合理的理由,可能在履行方式、时间等方面会有一定的灵活度。 “必须”则体现出更强的强制性,它要求相关主体毫无条件地遵守规定,几乎不存在例外情况。一旦违反“必须”的规定,往往会产生明确的不利法律后果。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驾驶机动车,必须依法取得机动车驾驶证。这就明确要求,没有驾驶证就绝对不能驾驶机动车,否则就属于违法行为,会面临罚款、拘留等处罚。 简单来说,“应当”有一定弹性,而“必须”是刚性要求。这种区别在法律适用和理解中非常重要,它关系到对法律条文的准确把握以及法律责任的认定。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