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工资发放涉及哪些法律法规?


企业工资发放涉及多部法律法规,下面为您详细介绍。 首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它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其中第五十条明确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这里所说的‘按月支付’,是指工资应当按照月周期发放,不得无故拖延。‘以货币形式支付’,就是要求企业不能以实物或者其他非货币形式来代替工资支付给员工。比如,企业不能用自家生产的产品来抵员工工资。 其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这部法律对企业和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以及履行合同过程中的权利义务做了规定。其中第三十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这就进一步保障了劳动者能按时拿到足额工资,如果企业拖欠工资,员工可以通过法律途径快速解决。 还有《工资支付暂行规定》,它对工资支付的具体事项做了更细致的规定。该规定第七条指出,工资必须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日期支付。如遇节假日或休息日,则应提前在最近的工作日支付。工资至少每月支付一次,实行周、日、小时工资制的可按周、日、小时支付工资。这对工资发放的时间做了明确要求,让员工清楚知道自己工资应该在什么时候发放。同时,该规定还对特殊情况下的工资支付,如加班工资、病假工资等做了规定。例如,第十三条规定了用人单位在劳动者完成劳动定额或规定的工作任务后,根据实际需要安排劳动者在法定标准工作时间以外工作的,应按不同标准支付工资报酬。 另外,《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主要针对农民工群体的工资支付进行了规范。该条例明确了建设单位、施工总承包单位等各方的责任,规定建设单位应当向施工单位提供工程款支付担保,人工费用拨付周期不得超过1个月。施工总承包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开设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专项用于支付该工程建设项目农民工工资。这一系列规定都是为了保障农民工的工资能够按时足额发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