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如何判断工伤赔偿?


员工判断工伤赔偿,首先要确定是否属于工伤情形。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14条规定,以下这些情况一般应认定为工伤:一是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伤事故受伤,比如在车间工作时被机器弄伤;二是工作时间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相关的预备性或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像上班前准备工具受伤或者下班后清理工作场地受伤;三是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例如在执行工作任务时被客户殴打;四是患职业病,长期在特定环境工作患上规定的职业病。 如果初步判断属于工伤,接下来是赔偿的问题。 因工伤发生的费用,按照国家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支付的有:治疗工伤的医疗费用和康复费用,这就是治疗受伤所花费的看病、治疗以及后续康复的费用;住院伙食补助费,是在住院期间给予的吃饭补贴;到统筹地区以外就医的交通食宿费,即去外地看病产生的交通、住宿和吃饭费用;安装配置伤残辅助器具所需费用,比如因工伤需要安装假肢等辅助器具的花费;生活不能自理的,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的生活护理费;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和一至四级伤残职工按月领取的伤残津贴;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合同时,应当享受的一次性医疗补助金;因工死亡的,其遗属领取的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因工死亡补助金;劳动能力鉴定费 。 在普通伤害(尚未达到残疾程度)的情形下,用人单位需要承担的赔偿责任有:医疗费用、伤者住院期间的伙食补贴费、生活护理费以及工伤期间的薪资和交通食宿费。 当伤害导致了伤残时,除上述费用外,还需增加赔偿:辅助器设备费、一次性的伤残补助金、伤残津贴、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以及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若伤害致人死亡的话,则需支付:丧葬补助金、一次性伤亡补助金以及供养亲属抚恤金。 不过,要正式确定工伤和赔偿,得向当地人社局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由他们调查后做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