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应该怎样处理医患纠纷?


当护士遇到医患纠纷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处理: 首先,保持冷静和专业的态度是关键。在纠纷发生时,患者或其家属可能情绪激动,此时护士要避免与他们发生正面冲突,用平和、耐心的语气与他们交流,认真倾听他们的诉求和不满。这不仅有助于稳定对方情绪,也能展现出专业素养。依据《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六条规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以患者为中心,加强人文关怀,严格遵守医疗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和诊疗相关规范、常规,恪守职业道德。保持冷静专业就是遵循这一规定的体现。 其次,详细了解纠纷的具体情况。向患者或家属询问清楚他们不满意的具体点,比如是对治疗效果、护理操作、沟通方式等哪方面有意见。同时,查看患者的病历、治疗记录等资料,核实事实。这一步能让护士准确把握问题所在,为后续解决纠纷提供依据。 然后,进行有效的沟通解释。根据了解到的情况,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或家属解释医疗过程、治疗方案的合理性以及护理操作的目的。对于他们的疑问,要给予清晰、明确的答复。如果是因为沟通不足导致的误解,通过耐心解释往往能化解矛盾。如果存在医疗失误或不足,要诚恳地向患者道歉,表达医院会承担相应责任的态度。《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十三条规定,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需要实施手术,或者开展临床试验等存在一定危险性、可能产生不良后果的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医务人员应当及时向患者说明医疗风险、替代医疗方案等情况,并取得其书面同意;在患者处于昏迷等无法自主作出决定的状态或者病情不宜向患者说明等情形下,应当向患者的近亲属说明,并取得其书面同意。这就要求护士在沟通中要做好病情和医疗措施的说明工作。 再者,及时报告上级。如果纠纷比较复杂或自己无法解决,要及时向护士长、科主任等上级领导报告。上级领导有更丰富的经验和资源,能够提供更有效的指导和解决方案。同时,医院也会有专门的部门负责处理医疗纠纷,他们会介入调查和处理。 最后,配合后续处理工作。如果纠纷进入调查程序,护士要积极配合医院相关部门的工作,提供真实、准确的信息。如果需要进行医疗鉴定等程序,也要按照要求做好相应的准备。如果最终确定医院存在责任,要按照规定进行赔偿等处理,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改进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