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税和个税是怎么算的?


契税和个税是在房产交易等场景中常见的税种,下面为你详细介绍它们的计算方式。 契税是指不动产(土地、房屋)产权发生转移变动时,就当事人所订契约按产价的一定比例向新业主(产权承受人)征收的一次性税收。契税的计算主要依据房屋的性质、面积以及购房者是否为首套房等因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契税法》第三条规定,契税税率为百分之三至百分之五。不过,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同主体、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住房权属转移确定差别税率。在实际执行中,对于个人购买家庭唯一住房(家庭成员范围包括购房人、配偶以及未成年子女),面积为90平方米及以下的,减按1%的税率征收契税;面积为90平方米以上的,减按1.5%的税率征收契税。对个人购买家庭第二套改善性住房,面积为90平方米及以下的,减按1%的税率征收契税;面积为90平方米以上的,减按2%的税率征收契税。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 = 计税依据 × 税率。计税依据通常是房屋的成交价格。 个人所得税,在房产交易中,是指房产交易过程中由税务机关征收的个人所得税。一般存在两种计算方式。一种是按照“财产转让所得”项目缴纳,税率为20%,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 = (转让收入 - 房屋原值 - 转让住房过程中缴纳的税金及有关合理费用)× 20%。这里的转让收入是指房屋的实际成交价格;房屋原值是指购买该房屋时实际支付的房价款及交纳的相关税费;转让住房过程中缴纳的税金是指纳税人在转让住房时实际缴纳的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土地增值税、印花税等税金;有关合理费用是指纳税人按照规定实际支付的住房装修费用、住房贷款利息、手续费、公证费等费用。另一种情况,如果纳税人未提供完整、准确的房屋原值凭证,不能正确计算房屋原值和应纳税额的,税务机关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三十五条的规定,对其实行核定征税,即按纳税人住房转让收入的一定比例核定应纳个人所得税额。具体比例由省税务局或者省税务局授权的市税务局根据纳税人出售住房的所处区域、地理位置、建造时间、房屋类型、住房平均价格水平等因素,在住房转让收入1% - 3%的幅度内确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