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规定的加班工资如何计算?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对加班工资计算有明确规定。首先要知道不同加班情况的工资标准: 一是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正常工作日加班),支付不低于工资的150%的工资报酬。比如正常工作时每小时工资为20元,加班一小时的报酬就是20×150% = 30元。 二是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200%的工资报酬。像周末加班,若不能补休,加班工资就是正常工资的两倍。 三是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300%的工资报酬。比如国庆、春节等法定节假日加班,加班工资是正常工资的三倍。 计算基数方面,如果劳动合同有约定劳动者本人工资标准,就按照约定来;没有约定的话,参考集体合同规定;要是都没有约定,就根据劳动者正常劳动所得的工资,包含计时工资或计件工资以及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 具体计算步骤举例如下:假设员工月工资为5000元,在工作日加班5小时。先算时薪,5000÷21.75÷8 ≈ 28.74元/小时。加班工资就是28.74×1.5×5 = 215.55元 。 相关法律条文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相关概念: 月计薪天数:月计薪天数是21.75天,这是根据全年365天减去104个休息日,再除以12个月得出的,用于计算日工资。 加班工资倍数:分别为150%、200%、300% ,对应正常工作日加班、休息日加班不能补休、法定休假日加班这三种不同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