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工伤后该如何请求赔偿?


如果受了工伤,请求赔偿可以按照以下步骤和要点来进行: 首先是及时救治和保留证据。受伤后第一时间要保证自身生命安全,赶紧去就医。同时,一定要妥善保存好所有与工伤有关的原始凭证,像医疗费用收据、疾病诊断证明等,这些都是后续索赔的关键证据。 然后是工伤认定环节。《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规定,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要是单位在30天内没有申报,工伤职工个人应在事故后一年内向所在地劳动局申请工伤认定 。认定时要提交相关材料,社保行政部门会进行核定确认。 接着是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发生工伤,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一条)。这一步能确定伤残等级,对后续赔偿金额有重要影响。 最后是赔偿申请。如果单位正常缴纳了工伤保险,认定工伤和完成劳动能力鉴定后,由单位负责办理申请手续,职工配合提供相关证据材料,或者职工或其近亲属直接自行申请,将国务院颁发的《工伤认定决定书》、医疗费用收据、病历档案等相关证明文件送交至工伤保险经办机构请求赔付。工伤保险经办机构会审查核实并确定赔偿金额。赔偿项目有很多,比如医疗费,就是看病花的钱;停工留薪期工资,工伤治疗期间单位要照发工资;还有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五条、三十七条,不同伤残等级有不同标准,像一级伤残为27个月的本人工资,十级伤残为7个月的本人工资等;如果劳动、聘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聘用合同的,还会有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要是单位没给职工交工伤保险,那就由单位按《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标准进行赔偿。 相关概念: 工伤认定:就是社保行政部门对职工受伤是不是属于工伤进行判定的过程。 劳动能力鉴定:判断工伤职工因伤对劳动能力影响程度的一种鉴定。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是工伤保险基金对因工伤致残的职工一次性支付的补偿金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