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产权房屋拆迁如何补偿?


小产权房拆迁的补偿问题相对复杂。首先,要明确小产权房通常没有合法的不动产登记证书,在法律上其产权并不完全被认可,这与普通商品房不同。 一般来说,对于小产权房拆迁补偿,会考虑多方面因素。比如房屋的实际建设成本,这包括建造房屋时使用的材料、施工花费等;还有占地面积,会结合土地相关规定和房屋所在位置土地价值来核算 。 从法律规定来看,《民法典》第二百四十三条规定,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可以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和组织、个人的房屋以及其他不动产。征收组织、个人的房屋以及其他不动产,应当依法给予征收补偿,维护被征收人的合法权益;征收个人住宅的,还应当保障被征收人的居住条件。 在实际补偿中,不同地区政策差异较大。有些地区如果小产权房是在集体土地上合法建设,且符合相关规划,补偿可能会参照当地拆迁政策,给予一定房屋面积补偿或货币补偿。例如履行相关审批手续的小产权房,可能根据国土部门测绘数据予以补偿。而不合乎法律规定、属于非法建筑和超期临时建筑的小产权房,一般不予补偿。 常见的补偿方式有货币补偿,就是直接给被拆迁人一定数额的金钱;还有房屋安置,也就是提供新的房屋给被拆迁人居住,也可能是二者结合。具体怎么补偿要参照当地拆迁补偿标准,以所签署的拆迁安置协议为准。 小产权房业主在面临拆迁时,要积极与拆迁方沟通协商。同时,要密切关注当地的拆迁政策和相关法规,保留好与房屋有关的各类凭证,以便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相关概念: 小产权房:指在农村集体土地上建设的房屋,未办理相关证件,未缴纳土地出让金等费用,其产权证不是由国家房管部门颁发,而是由乡政府或村政府颁发,所以叫做“乡产权房”,又叫“小产权房”。 房屋重置成本价:是指按照当前的建筑技术、工艺、建筑材料价格、人工费用等,重新建造与被评估房屋结构、式样、质量、功能基本相同的房屋所需的费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