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离职后非法倒卖公司财产该如何处理?


员工离职后非法倒卖公司财产,处理方式如下: 首先,如果涉及金额较大,可能会被判定犯有职务侵占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也就是说,一旦构成职务侵占罪,会根据犯罪金额不同面临不同程度的刑事处罚和罚金。 其次,如果盗窃金额较大,构成盗窃罪的,由公安机关予以刑事立案以追究其刑事责任。即使不构成犯罪的,也可以由公安机关予以治安处罚。在公安机关追究员工法律责任的同时,公司仍可以要求员工承担赔偿损失的民事责任。 另外,虽然中国尚未设立非法转移公司资产罪这一罪名,但如果有类似在已由人民法院作出法律效力判定或裁决之后,被告方具备履行能力却故意拒绝执行且情节较为严重的行为,可能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规定,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公司遇到这种情况,应当及时报警,由警方展开调查收集证据。之后根据调查结果,若构成犯罪,司法机关会依法处理;同时公司也可以通过民事诉讼要求员工赔偿损失。 相关概念: 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 盗窃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公私财物的行为。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在已由人民法院作出法律效力判定或裁决之后,被告方具备履行能力却故意拒绝执行且情节较为严重的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