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赔偿纠纷该如何处理?


当遇到工伤赔偿纠纷时,一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来处理: 首先是协商。这是比较平和的解决方式,就是你和用人单位坐下来,心平气和地就赔偿的事项进行沟通,争取达成一致意见。比如赔偿的金额、支付方式等。协商解决多发生在没有参加工伤保险的情形下,有些用人单位为了避免影响将来的工伤保险缴费比例或者受到相关部门的处罚,会选择和你协商赔偿数额。不过要注意,如果协商的赔偿不符合工伤赔偿标准,你有权要求用人单位补足;要是用人单位不同意补足,那就要考虑其他办法了。 要是协商不成,接着可以申请调解。你可以向基层人民调解组织、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或者在乡镇、街道设立的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组织申请调解。这些组织会从中斡旋,帮助你们双方找到一个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如果调解也没能解决问题,那么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在此之前,需要先完成工伤认定程序。根据规定,若雇主未能在工伤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劳动者可在事故发生之日起1年内自行申请工伤认定。等工伤认定结果出来后,还需申请劳动能力鉴定,明确自身所受伤害程度及伤残等级,之后再依据这些结果申请劳动仲裁。《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条规定,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最后,如果对仲裁裁决结果不满意,还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是对一审法院判决仍有异议,还能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民事诉讼法》规定了起诉必须符合一定条件,即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明确的被告;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相关概念: 工伤认定:就是有关部门根据法律法规,对职工受到的伤害是否属于工伤进行判定的过程。 劳动能力鉴定:是对劳动者因工伤导致的劳动能力受损程度进行评估,确定伤残等级的行为。 劳动争议仲裁:是指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当事人申请仲裁的劳动争议居中公断与裁决的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