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赁合同如何撤场?


在租赁合同中撤场涉及一系列法律问题和操作流程,下面为您详细介绍。 首先,我们要明确撤场主要分为正常撤场和违约撤场这两种情况。正常撤场通常是指在租赁合同期满后,租户按照合同约定结束租赁关系并撤离场地。而违约撤场则是租户在合同期限未满时,由于自身原因提前终止租赁。 如果是正常撤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七百三十三条规定,租赁期限届满,承租人应当返还租赁物。返还的租赁物应当符合按照约定或者根据租赁物的性质使用后的状态。租户需要做的是在合同到期前,对租赁场地进行清理,使其恢复到合同约定的状态。若合同中对场地返还状态有明确要求,比如保持房屋结构完整、设施设备正常运行等,租户就必须严格遵守。同时,要和房东一起对场地进行交接验收,确保双方对场地状况无异议。此外,还需结算清楚所有费用,包括租金、水电费、物业费等,并取得相应的缴费凭证。 要是违约撤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租户需要提前查看租赁合同中关于提前解约的条款,一般合同会规定租户需要提前一定时间通知房东,比如提前一个月或三个月书面通知。并且,租户通常要承担违约责任,常见的方式是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通常在合同中有明确约定,如果合同没有约定,房东可以要求租户赔偿因提前解约给他造成的实际损失,比如寻找新租户期间的租金损失等。在支付违约金和相关费用后,租户同样要对租赁场地进行清理和交接。 在整个撤场过程中,为了避免日后产生纠纷,建议租户做好相关的证据留存工作。比如对场地清理前后的状况进行拍照、录像,保存好与房东的沟通记录、缴费凭证等。这样,万一出现问题,租户可以凭借这些证据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