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产权购房协议该怎么写,有法律依据吗?
我最近考虑买套小产权房,听说这类房子的购房协议很关键,但我不知道具体该怎么写,也不清楚写协议有没有法律依据。担心要是协议没写好,以后可能会有麻烦,所以想了解下小产权购房协议的正确写法以及背后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展开


小产权购房协议一般包含以下内容:首先要写明买卖双方的主体信息,比如姓名、身份证号等;接着描述房屋状况,像房屋位置、面积、装修情况等;然后明确价款及支付方式、支付时间,以及房屋交付的时间。要是小产权房有办理产权证的可能,要约定卖方配合办理的义务,还要写明违约责任和争议解决条款,最后双方签字并注明日期。 从法律依据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七十条规定,合同的内容由当事人约定,一般包括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和住所、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解决争议的方法等条款 。当事人可以参照各类合同的示范文本订立合同。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小产权房没有经过合法登记,很可能无法办理登记。我国法律规定房屋产权采取登记生效制度,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条款属于无效条款。也就是说,小产权房的买卖协议很可能被认定为无效协议。所以,虽然能按上述内容写协议,但小产权房买卖存在风险,建议谨慎考虑。 相关概念: 小产权房:指在农村集体土地上建设的房屋,未缴纳土地出让金等费用,其产权证不是由国家房管部门颁发,而是由乡政府或村政府颁发,亦称“乡产权房” 。 登记生效制度:是指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