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有两份工资表是否合法?


从法律角度来看,一个月有两份工资表本身不一定不合法,但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首先,我们要理解工资表的概念。工资表是记录员工工资构成、发放金额等信息的表格。正常情况下,一份工资表应该涵盖员工当月所有的劳动报酬,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等。然而,在实际情况中,有些企业可能会出于各种原因制作两份工资表。 在合法的情况下,企业制作两份工资表可能是为了清晰区分不同性质的收入。例如,一份工资表记录基本工资、岗位工资等固定收入,另一份记录绩效奖金、提成等变动收入。这样做可以让员工更清楚地了解自己各项收入的构成。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六条,用人单位应将工资支付给劳动者本人。用人单位可委托银行代发工资。用人单位必须书面记录支付劳动者工资的数额、时间、领取者的姓名以及签字,并保存两年以上备查。用人单位在支付工资时应向劳动者提供一份其个人的工资清单。只要两份工资表加起来的工资总额符合劳动合同约定,且如实记录了员工的收入情况,同时依法缴纳了相应的税费,这种做法就是合法的。 但如果企业制作两份工资表是为了逃避税收、社保等法定义务,那就是不合法的。比如,一份工资表用于正常发放工资并向税务、社保部门申报,另一份工资表以现金等形式发放给员工,且不进行申报。这种行为属于偷税漏税,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相关规定。根据该法第六十三条,纳税人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帐簿、记帐凭证,或者在帐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是偷税。对纳税人偷税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所以,判断一个月有两份工资表是否合法,关键在于企业的目的和操作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如果员工对工资表存在疑问,可以向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咨询,要求其说明情况。如果发现企业存在违法行为,员工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税务部门等相关机构反映,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