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工资是否需要确认劳动关系?


在要工资的过程中,确认劳动关系并非在所有情况下都是必要的,但在一些情形下却是关键的前置程序。 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而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产生的法律关系。通俗来讲,就是你给一家单位干活,单位给你发工资,你们之间形成的这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然而在现实中,很多用人单位没有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这就导致劳动者在主张工资时可能面临困难。 当存在书面劳动合同,且劳动合同明确约定了工资数额、支付方式、工作内容等关键信息时,劳动者可以依据劳动合同直接向用人单位主张工资。如果用人单位拒绝支付,劳动者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者申请劳动仲裁,要求用人单位按照合同约定支付工资。这种情况下,由于有书面合同证明劳动关系的存在,通常不需要专门去确认劳动关系。 但如果没有书面劳动合同,就需要通过其他方式来证明劳动关系的存在,比如工资支付记录、工作证、考勤记录、同事的证言等。在这种情况下,确认劳动关系就成为了要工资的重要前提。因为只有先确定你和用人单位之间存在劳动关系,你才有权利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工资。根据《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的规定,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时可参照下列凭证:(一)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二)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三)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四)考勤记录;(五)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其中,(一)、(三)、(四)项的有关凭证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 所以,要工资是否需要确认劳动关系,取决于你是否有足够的证据证明你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劳动关系。如果证据充分,能够直接证明用人单位拖欠你的工资,那么就不需要专门去确认劳动关系;如果证据不足,无法直接证明劳动关系的存在,那么就需要先确认劳动关系,再主张工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