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欠工资且没有合同该怎么办?


当遇到拖欠工资且没有签订合同的情况时,不用过于担心,仍然有多种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首先,我们要明确劳动关系的认定。即使没有书面合同,只要存在实际的劳动用工,也会形成事实劳动关系。根据《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同时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一)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二)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三)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接下来,我们可以收集相关证据。虽然没有合同,但能证明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据有很多,比如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考勤记录;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收集到证据后,就可以采取相应的维权措施。其一,可以与用人单位进行协商解决。心平气和地与老板沟通,明确表达自己的诉求,要求支付拖欠的工资。这是最直接、最便捷的方式。其二,若协商不成,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劳动监察部门有权对用人单位进行监督检查,并责令其支付工资。根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的调查,应当自立案之日起60个工作日内完成;对情况复杂的,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30个工作日。其三,还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劳动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重要途径。需要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仲裁申请书和相关证据。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应当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结束。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主任批准,可以延期并书面通知当事人,但是延长期限不得超过十五日。如果对仲裁结果不满意,还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