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仲裁具体的流程该怎么走?


劳动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一种重要法律途径,具体流程如下: ### 申请阶段 - **确认时效**: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比如,公司拖欠工资,从公司应当发工资而未发的那天起算,一年内都可以申请仲裁。 - **准备材料**:需提交《劳动争议仲裁申请书》原件二份,并按照被申请人人数提交副本。申请书要写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基本信息、仲裁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理由、证据和证据来源等。同时,要准备身份证复印件一份;劳动关系证明文件及其他相关证明,如劳动合同、工资条、工作证等;若申请人为用人单位,需附上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及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 - **提交申请**: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申请材料。如果书写仲裁申请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申请,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 受理阶段 仲裁委员会收到申诉书之日起五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若认为符合受理条件,就会受理并通知申请人;若认为不符合受理条件,会书面通知申请人不予受理,并说明理由。对不予受理或者逾期未作出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通知阶段 仲裁庭开庭五日前会书面通知双方当事人,告知开庭的时间、地点等信息,以便双方做好准备。 ### 开庭审理阶段 - **明确请求**:申请人要明确自己的仲裁请求,比如要求支付拖欠的工资、支付经济补偿金等。 - **答辩**:被申请人针对申请人的请求进行答辩,陈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 **调查事实**:仲裁庭会对案件事实进行调查,询问双方当事人相关问题。 - **举证质证**:双方当事人提交证据,并对对方的证据进行质证,说明证据的真实性、关联性和合法性。 - **辩论**:双方围绕案件焦点问题进行辩论,阐述自己的法律依据和观点。 - **陈述**:双方进行最后陈述,总结自己的观点和请求。 ### 调解阶段 仲裁庭会尝试进行调解,促使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如果调解成功,仲裁庭会根据和解协议制作调解书,调解书具有法律效力,双方当事人应当履行。 ### 裁决阶段 若调解不成,仲裁庭会根据事实和法律规定作出裁决。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当事人应当按照裁决书的内容履行义务。如果一方当事人不履行裁决书的义务,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法律依据主要是《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相关规定,如第二十七条关于仲裁时效的规定、第二十八条关于申请材料的规定、第二十九条关于受理的规定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