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加班工资标准是怎样的?


国家对于加班工资是有明确标准规定的。 首先是工作日加班。在正常工作日,如果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加班,那么用人单位应支付不低于工资的150%的工资报酬。计算公式为:加班工资 = 月工资基数÷21.75÷8×加班小时数×150% 。这里的月工资基数,通常是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小时工资标准。打个比方,假如你的月工资是5000元,月计薪天数21.75天,每天工作8小时,那么你的小时工资就是5000÷21.75÷8≈28.74元。要是在工作日加班2小时,加班工资就是28.74×2×150% = 86.22元。这一规定出自《劳动法》,目的在于保障劳动者在额外工作时间应得的报酬。 其次是休息日加班。如果劳动者在休息日加班,并且用人单位不能安排补休的,用人单位需支付不低于工资的200%的工资报酬。计算方式为:加班工资 = 月工资基数÷21.75÷8×加班小时数×200% 。但要是用人单位安排了补休,就不需要支付加班费了。比如你周六加班4小时,月工资情况如上述例子,不能补休的话,加班工资就是28.74×4×200% = 229.92元 。这同样是《劳动法》为平衡劳动者休息权和工作付出所设定的规则。 最后是法定节假日加班。劳动者在法定节假日加班的,用人单位应支付不低于工资的300%的工资报酬。计算方式为:加班工资 = 月工资基数÷21.75÷8×加班小时数×300% 。而且法定节假日加班不允许用补休来代替加班费支付。例如在国庆节加班一天(8小时),按上述月工资标准,加班工资就是28.74×8×300% = 690.12元 。这体现了法律对法定节假日劳动者权益的特殊保护。 另外,关于计算加班工资的基数,如果劳动合同有明确约定劳动者本人工资标准,就以这个为准;劳动合同没有约定的,按集体合同约定执行;要是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都没有约定,那就按劳动者本人正常劳动应得的工资确定,并且这个基数不能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