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发放的工资是否还会在资产负债表中显示?
我在查看公司资产负债表时,发现已发放的工资似乎还有显示。我不太明白,按说工资发出去了,就不应该再体现在表里了吧。我想知道已发放的工资到底还会不会在资产负债表中显示呢,这方面有没有相关的法律规定?
展开


在探讨已发放的工资是否还会在资产负债表中显示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资产负债表的概念。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报表,它展示了企业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情况。 从会计核算的角度来看,工资在计提和发放的过程中会涉及不同的会计科目处理。当企业计提工资时,会借记“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成本费用类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这里的“应付职工薪酬”就属于负债类科目,会在资产负债表的负债项目中体现,意味着企业对员工有了一笔应支付的债务。 而当工资实际发放时,企业会借记“应付职工薪酬”,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从会计分录的变化可以看出,“应付职工薪酬”这个负债项目的金额会减少。一般情况下,如果工资已经全额发放,“应付职工薪酬”的余额应该为零,在资产负债表中就不会再以该负债项目显示这笔已发放的工资。 不过,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存在一些特殊情况。比如,工资发放后发现存在计算错误需要调整,或者存在未及时扣除的款项等,这时候可能会导致“应付职工薪酬”有余额,从而继续在资产负债表中显示。 相关的法律依据主要体现在《企业会计准则》中。《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规范了职工薪酬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该准则要求企业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正确核算职工薪酬的计提和发放,确保财务报表能够真实、准确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所以,已发放的工资正常情况下不在资产负债表中显示,但特殊情况除外。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