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提出劳动仲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个人提出劳动仲裁,主要是在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发生劳动争议时,劳动者希望通过这种法律途径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以下为您详细介绍一些常见的引发个人提出劳动仲裁的原因。 首先是劳动报酬方面的问题。这其中包括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支付工资,例如少发工资、拖欠工资等情况。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条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另外,加班工资也是常见的争议点,如果劳动者加班了,但用人单位没有按照法律规定支付相应的加班报酬,劳动者也有权提出仲裁。《劳动法》第四十四条明确了不同加班情形下的工资支付标准,比如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其次是劳动合同的解除与终止问题。如果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比如在没有正当理由的情况下辞退劳动者,劳动者可以申请仲裁要求用人单位支付赔偿金。《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相反,如果用人单位终止劳动合同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劳动者同样可以通过仲裁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再者是社会保险和福利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的相关规定,用人单位有义务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如果用人单位没有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例如未缴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或者缴纳的基数不符合规定,劳动者可以通过劳动仲裁要求用人单位补缴。此外,关于福利待遇方面,如用人单位未按照规定提供带薪年休假、病假、婚假等法定假期,或者未按照约定发放其他福利,劳动者也可以提出仲裁申请。 最后是工伤待遇问题。当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被认定为工伤后,如果用人单位没有按照法律规定支付工伤待遇,如医疗费、停工留薪期工资、伤残补助金等,劳动者可以通过劳动仲裁来争取自己应得的赔偿。《工伤保险条例》对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以及工伤待遇的标准和支付方式等都有详细的规定。总之,当劳动者认为自己在劳动过程中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都可以考虑通过劳动仲裁来解决争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