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仲裁前置程序规定具体是什么?
我在工作中跟公司产生了一些劳动争议,不太清楚劳动仲裁前置程序是怎么回事。比如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先走仲裁,仲裁的时间、申请要求等方面都不太明白,希望能得到详细的解答。
展开


劳动仲裁前置程序,通俗来讲,就是在某些劳动争议案件中,当事人如果想要通过法院诉讼来解决纠纷,必须先经过劳动仲裁这一程序。也就是说,劳动仲裁是进入法院诉讼的前提步骤。 相关法律依据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七十九条规定,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也规定,申请人须在争议发生一年内提交书面仲裁申请,若逾期递交,仲裁委将不予接受。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法律所规定的劳动仲裁前置,是指劳动争议这一事实需要经过仲裁程序,但并非要求所有当事人都必须实际经过仲裁程序。这主要是考虑到缓和双方当事人的对立情绪等因素,立法者希望主要通过劳动仲裁的方式来解决劳动争议,而不是都推到法院以诉讼方式解决。如果一开始就都通过法院诉讼解决,可能会增加当事人的时间成本、经济成本等,也会让法院的案件压力增大。 在实际操作中,当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时,比如涉及工资支付、加班费用、劳动合同解除等方面的争议,若想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就需要先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委员会会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和相关法律规定进行审理和裁决。如果当事人对仲裁结果不满意,才可以再向法院提起诉讼。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