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单位没报该怎么办?


如果工伤单位没报,职工不用太过慌张,是有办法来维护自身权益的。 首先,职工自己可以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这是法律赋予职工的权利。 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需要准备一些材料,像工伤认定申请表,这是用来填写工伤相关情况的表格;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比如劳动合同、工资条、工作证等能证明你在这个单位工作的东西;还有医疗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这些材料能证明你受伤或患职业病的情况 。 其次,公司未在规定时间内申报工伤,在此期间发生符合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工伤待遇等有关费用由该用人单位负担,比如医疗费、停工留薪期工资等相关费用。 要是因为公司未报工伤导致职工的权益受到更大损害,职工可以收集相关证据,例如公司拒绝申报的聊天记录、工作中的相关证明材料等,在必要时通过劳动仲裁或者诉讼的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要求公司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法律依据是《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规定,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用人单位未按前款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相关概念: 统筹地区:简单说就是统一管理和规划社会保险事务的一个区域范围,在这个范围内进行社保政策的制定、实施等工作 。 工伤认定申请:就是职工或其家属、工会组织等向相关部门提出认定受伤属于工伤的请求,经过审核符合条件就会被认定为工伤 。 劳动仲裁:是指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当事人申请仲裁的劳动争议居中公断与裁决,是解决劳动纠纷的一种方式 。 劳动诉讼:是指人民法院对当事人不服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的裁决或决定而起诉的劳动争议案件,依照法定程序进行审理和判决,并对当事人具有强制执行力的一种劳动争议处理方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