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调岗后取消岗位津贴该怎么办?


当工伤职工遇到调岗后取消岗位津贴的情况,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来分析和应对。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岗位津贴的性质。岗位津贴是为了补偿职工在某些特殊劳动条件岗位劳动的额外消耗而建立的津贴。也就是说,它是和特定岗位紧密相关的,当职工离开这个岗位后,从道理上讲,岗位津贴可能会发生变化。但是,对于工伤职工而言,情况有所不同。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这里的“原工资福利待遇”,虽然没有明确提及岗位津贴,但在司法实践中,一般会结合具体情况判断,如果岗位津贴是工资福利的一部分,且职工因工伤调岗并非自身意愿,那么用人单位随意取消岗位津贴可能并不合理。 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工伤职工可以先和用人单位进行友好协商。职工可以向单位说明自己的情况,比如因为工伤调岗并不是自己主动的选择,并且解释岗位津贴在自己工资收入中的重要性。通过沟通,看是否能够达成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比如适当降低岗位津贴但不完全取消,或者给予其他形式的补偿。 要是协商不成,职工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劳动监察部门是负责监督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情况的政府部门。职工可以向他们反映用人单位在工伤调岗后取消岗位津贴的问题,劳动监察部门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查和处理。 另外,职工还可以选择申请劳动仲裁。劳动仲裁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解决劳动纠纷的方式。职工需要准备好相关的证据,比如劳动合同、工资条(上面能显示岗位津贴的发放情况)、工伤认定决定书等,然后向当地的劳动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劳动仲裁委员会会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和陈述,依法作出裁决。如果职工对仲裁结果不满意,还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司法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总之,工伤职工在面对调岗取消岗位津贴的情况时,要积极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