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房内有安置房该怎么办?


如果遇到商品房内有安置房的情况,首先要明确这不一定就违法违规。 从法律角度来说,商品房是由开发商通过市场化运作建设销售的房屋;安置房是因城市规划、土地开发等原因进行拆迁,而安置给被拆迁人或承租人居住使用的房屋。这两种房屋在性质上有所不同。 咱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着手处理: 第一,查看购房合同。合同是确定双方权利义务的关键依据。如果购房合同里对商品房内有安置房这件事有明确约定,比如说明了会有一定比例的安置房在小区内,那么就按照合同约定来执行。要是合同中没有相关约定,而实际却出现了这种情况,开发商就可能构成违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这种情况下,购房者可以要求开发商承担相应责任。 第二,了解安置房的土地性质。安置房的土地性质有国有出让和集体土地之分。如果是国有出让土地,交易相对顺利一些;要是集体土地,可能会存在较多限制。集体土地上的安置房在交易、产权等方面可能与国有出让土地的安置房存在差异,这会影响到整个小区后续的一些情况,比如房屋再次交易的便利性等。 第三,关注房屋质量与配套设施。不管是商品房还是安置房,开发商都有义务保证房屋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建筑规范。购房者要仔细检查房屋的建筑质量,像墙体、地面、屋顶有没有裂缝、渗漏等问题。同时,小区的配套设施,如停车位、绿化、公共设施等,也应该按照规划和承诺来建设。要是发现质量问题或者配套设施不达标,依据相关法律和合同约定,购房者有权要求开发商进行维修、整改或者给予相应补偿。 第四,考虑产权与交易问题。安置房如果取得了房产证,通常可以进行交易,但购买有房本的安置房存在一定风险。购买前要确认房产证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以及房屋的产权状况是否清晰,有无抵押、查封等限制情况。另外,安置房的交易税费可能与普通商品房的税费标准有所不同,这也是需要关注的地方。 第五,收集相关证据。如果觉得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要收集好相关证据,例如购房合同、宣传资料、与开发商的沟通记录、房屋质量问题的照片等,以便在需要的时候,通过协商、投诉或者诉讼等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果与开发商协商不成,可以向当地的房地产管理部门投诉,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总之,遇到商品房内有安置房的情况,不要慌张,通过合理合法的途径来保障自己的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