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可以逃避工伤认定赔偿?如果可以,该怎么做?


从法律角度来讲,是不可以逃避工伤认定赔偿的。工伤认定赔偿是对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的一种法律保障,用人单位有义务按照法律规定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以下为你详细解释: 首先,关于工伤认定的法律规定。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用人单位未按前款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其次,说说一些企业可能会采取的所谓“逃避”手段及这些手段的违法性。 - 蓄意推迟程序:部分企业会寻找各种借口来拖延工伤认定、劳动能力评估以及待遇支付等关键环节,试图消耗受害者的耐心和经济负担,让其放弃追索赔偿权。但这种行为违反了法律规定的时限要求,职工有权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 转嫁责任:当员工在被派遣至其他单位工作期间遭遇工伤时,有些企业会试图将责任推卸给第三方。然而,根据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对其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的工伤承担相应责任,这种转嫁责任的行为是不被法律认可的。 - 否认工伤真实性:企业否认工伤的真实性也是常见的逃避手段之一。但只要职工的受伤情况符合工伤认定的标准,经过法定的认定程序被认定为工伤,企业就必须承担赔偿责任。 - 协商降低赔偿金额:企业可能会在事故发生后,主动与受害者进行赔偿谈判,利用各种理由引导受害者接受低于实际损失的赔偿金。这种行为侵害了职工的合法权益,职工可以通过劳动仲裁或诉讼等方式要求企业按照法定标准进行赔偿。 - 解除劳动合同:这是一种极端手段。但根据《工伤认定办法》第五条,申请人只需提交劳动合同复印件或者其他证明劳动关系的材料,即可认定工伤,所以解除劳动合同并不能逃避工伤赔偿责任。 最后,如果用人单位拒不承担工伤责任,职工可以通过向当地的劳动局投诉,要求劳动局依照法律法规介入处理;也可以通过劳动仲裁或诉讼等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