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离职是否可以通过劳动仲裁获得补偿?


主动离职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是可以通过劳动仲裁获得补偿的。 首先,需要明确相关法律概念。劳动仲裁是指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当事人申请仲裁的劳动争议居中公断与裁决。在劳动关系中,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都受到法律保护。当双方发生劳动争议时,劳动仲裁是一种常见的解决方式。 根据《劳动合同法》及相关法律法规,以下是一些劳动者主动离职可以获得劳动仲裁补偿的常见情形: - 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例如,工厂车间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威胁到劳动者的生命健康,但用人单位却不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或者办公环境恶劣,如办公场所没有基本的通风、照明设施等,影响劳动者正常工作。 - 用人单位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这包括拖欠工资、克扣工资、低于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工资等情况。比如,用人单位每月总是拖延发放工资,或者以各种不合理的理由扣除劳动者的工资。 - 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社会保险是国家强制要求用人单位为劳动者缴纳的,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如果用人单位未按照规定为劳动者缴纳社保,劳动者的社会保障权益就会受到损害。 - 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例如,用人单位规定员工每天工作12小时,且没有相应的加班补偿,这就违反了劳动法关于工作时间和加班补偿的规定。 同时,劳动者申请劳动仲裁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仲裁时效: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 证据准备:劳动者需要提供相关证据来证明用人单位存在违法行为。例如,考勤记录可以证明加班情况;工资条、银行工资流水明细可以证明工资支付情况;社保缴费记录可以证明社保缴纳情况等。 总之,主动离职能否通过劳动仲裁获得补偿,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判断。如果劳动者认为自己的权益受到了侵害,应及时收集证据,并在仲裁时效内申请劳动仲裁,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