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可以不赔偿吗


工伤一般情况下是不可以不赔偿的。 首先,工伤赔偿是劳动者因从事本职工作遭受意外伤害或被诊断为职业病时应享有的经济补救和医疗救助权益。这是法律赋予劳动者的保障。 从法律规定来看,《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明确规定了应当认定为工伤的情形,像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等情况一旦被认定为工伤,用人单位就需承担相应赔偿责任。 《工伤保险条例》第六十二条规定,依照本条例规定应当参加工伤保险而未参加工伤保险的用人单位职工发生工伤的,由该用人单位按照本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项目和标准支付费用。即便后来用人单位参加工伤保险并补缴费用,新发生的费用也要按规定支付。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七十三条也明确指出,劳动者在因工伤残或者患职业病时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用人单位应当按时足额支付。 不过在特定条件下,劳动者有权自主决定是否放弃该项权益,但必须是真实意愿体现,且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而且劳动者若拒绝接受工伤赔偿,未来可能面临的医疗费用以及生活开支等方面的负担都将由自己承担 。 如果用人单位不赔偿,劳动者可以要求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之后由用人单位偿还。要是还没进行工伤认定,先申请认定,认定后单位不承认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若用人单位没有证明不是工伤,就应当赔偿劳动者应享有的待遇。此外,劳动者还可以收集证据前往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结果不服的还能前往人民法院进行诉讼。 相关概念: 工伤保险:是指劳动者在工作中或在规定的特殊情况下,遭受意外伤害或患职业病导致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死亡时,劳动者或其遗属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工伤认定:是劳动行政部门依据法律的授权对职工因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是否属于工伤或者视同工伤给予定性的行政确认行为。 劳动能力鉴定:是指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的等级鉴定。劳动功能障碍分为十个伤残等级,最重的为一级,最轻的为十级。生活自理障碍分为三个等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和生活部分不能自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