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破产期间工资如何计算?


公司破产期间工资的计算与支付,涉及到众多劳动者的切身利益,下面为你详细解答。首先,在了解工资计算方式之前,我们需要明白公司破产的相关法律流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的规定,企业法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者明显缺乏清偿能力的,依照本法规定清理债务。当公司进入破产程序后,其财产会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清偿。而工资的计算,一般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来执行。也就是说,如果你和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中明确规定了工资的数额、计算方式、支付时间等条款,那么在破产期间,工资也应按照这个约定来计算。例如,合同约定你的月工资是5000元,那么在破产期间,只要你正常提供了劳动,工资就应该按照每月5000元来计算。不过,如果公司在破产前存在拖欠工资的情况,那么在破产清算时,这部分拖欠的工资也会被纳入清偿范围。《企业破产法》第一百一十三条规定,破产财产在优先清偿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后,依照下列顺序清偿:(一)破产人所欠职工的工资和医疗、伤残补助、抚恤费用,所欠的应当划入职工个人账户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费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支付给职工的补偿金;(二)破产人欠缴的除前项规定以外的社会保险费用和破产人所欠税款;(三)普通破产债权。从这个规定可以看出,职工的工资在破产财产清偿中处于优先地位。此外,如果在公司破产期间,劳动者因为公司的原因无法正常提供劳动,比如公司停产停业,那么工资的支付也有相应的规定。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二条,非因劳动者原因造成单位停工、停产在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内的,用人单位应按劳动合同规定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的,若劳动者提供了正常劳动,则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不得低于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若劳动者没有提供正常劳动,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所以,在公司破产期间,工资的计算主要依据劳动合同的约定,同时要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如果劳动者的工资权益受到侵害,可以通过合法途径,如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申请劳动仲裁等方式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