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离后单位不发工资该怎么办?


首先要明确,员工自离没有办离职手续,工资也不可以不发。员工离职没有履行提前告知义务的,公司可以要求对方按照离职造成的实际损失承担赔偿责任,但是不能以此为由不支付劳动者工资。 如果遇到自离后单位不发工资的情况,劳动者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解决: 一是协商。建议您积极同雇主进行友好协商,商讨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多数用人单位会考虑到诉讼成本和造成的负面影响,会同意支付合理工资的要求。 二是调解。向相关的调解机构申诉寻求帮助,他们可能会为您提供恰当且有效的调解方案以解决纠纷。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一般由职工代表、用人单位代表和工会代表组成,可相对中立地协助双方化解矛盾。 三是投诉。向当地的劳动监察大队进行投诉。倘若雇主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即拖欠或未按标准足额发放工资,劳动行政部门将依据法律程序对此种情况进行严肃处理。 四是仲裁。若上述方式均未能解决问题,那么可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或者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劳动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必经途径。仲裁开庭前会安排调解,此时制作的调解书具有强制执行力。 五是诉讼。如果劳动者对劳动仲裁的结果不满意,可以在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天之内,向仲裁机构所在地法院起诉。 相关法律依据如下: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条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九条规定,劳动关系双方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一次付清劳动者工资。 相关概念: 自离:指劳动者未经用人单位同意,擅自离职的行为。 劳动仲裁:是指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当事人申请仲裁的劳动争议居中公断与裁决。 支付令:是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督促程序,根据债权人的申请,向债务人发出的限期履行给付金钱或有价证券的法律文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