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解散员工遇到欠薪该怎么办?


当公司解散却拖欠员工工资时,员工可以通过以下合法途径来维护自身权益。首先,要搞清楚工资的定义。根据《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工资是指用人单位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以及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 员工可以先尝试与公司进行协商。这是最直接、成本最低的解决方式。员工可以联合起来,选出代表与公司管理层沟通,明确表达要求支付欠薪的诉求,并了解公司对于支付欠薪的计划和安排。 如果协商不成,员工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劳动监察部门是政府专门负责监督和检查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情况的部门。根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有权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举报。劳动者认为用人单位侵犯其劳动保障合法权益的,有权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投诉。劳动监察部门在接到投诉后,会对公司进行调查,如果发现公司确实存在欠薪行为,会责令公司限期支付。 还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劳动仲裁是一种准司法程序,具有专业性和权威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员工可以向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在仲裁过程中,员工需要提供相关证据,如劳动合同、工资条、考勤记录等,以证明自己与公司存在劳动关系以及公司欠薪的事实。仲裁委员会会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和相关法律规定进行裁决。 若对仲裁结果不满意,员工还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会依据事实和法律进行审理,并作出判决。判决生效后,如果公司仍然不支付欠薪,员工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会采取冻结公司账户、查封公司财产等措施,以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得到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