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答应报销却不报销该怎么办?


当公司答应报销却不报销时,你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维护自己的权益。首先,从法律层面来看,公司答应报销这一行为在法律上可看作是一种承诺,形成了一个类似合同的约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九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书面形式是合同书、信件、电报、电传、传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以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等方式能够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以随时调取查用的数据电文,视为书面形式。如果公司通过邮件、聊天记录等明确答应报销,那么就构成了具有法律效力的约定。 当遇到公司不履行报销承诺时,你可以先与公司进行友好协商。尝试与相关负责人沟通,说明情况,并出示你手中的凭证和记录,提醒公司遵守之前的约定。很多时候,可能是由于流程上的疏忽或者误解导致未能及时报销,通过沟通可能会解决问题。 如果协商不成,你可以向公司内部的相关部门反映情况,比如人力资源部门或者财务部门。他们可能会对报销事宜进行调查和处理。同时,你也可以保留好所有与报销相关的证据,包括发票、公司答应报销的聊天记录、邮件等。这些证据在后续的维权过程中非常重要。 如果公司内部无法解决问题,你可以考虑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劳动监察部门有权对用人单位的违法行为进行查处。根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十一条规定,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工资和执行最低工资标准的情况、用人单位参加各项社会保险和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情况等事项实施劳动保障监察。虽然报销费用不属于工资范畴,但劳动监察部门也可以对公司的这种不诚信行为进行监督和处理。 此外,你还可以通过申请劳动仲裁来解决争议。劳动仲裁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解决劳动纠纷的方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公司答应报销却不报销的情况,可被视为因福利事项产生的争议,属于劳动仲裁的受理范围。在申请劳动仲裁时,你需要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仲裁申请书和相关证据,仲裁委员会会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和陈述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决。 如果对劳动仲裁结果不满意,你还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会根据事实和法律进行审理,作出最终的判决。总之,当公司答应报销却不报销时,你要通过合法的途径积极维护自己的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