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拖欠工资该怎么办?


如果遭遇拖欠工资,以下是一些可行的办法和相关法律依据。 首先,可以尝试与用人单位沟通协商 ,主动向用人单位提出支付要求。多数用人单位考虑到诉讼成本和负面影响,可能会同意支付合理工资。达成一致后可签订和解协议,但要注意该协议没有强制执行力。 若协商不成,可向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请求调解,它一般由职工代表、用人单位代表和工会代表组成,能相对中立地协助双方化解矛盾。若达成一致,由其制作调解协议,不过同样不具备强制执行力。 要是调解也无法解决问题,接下来可以走劳动仲裁程序。劳动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必经途径,在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1年内,向用人单位所在地或者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仲裁开庭前会安排调解,此时制作的调解书具有强制执行力。一般来说,因拖欠劳动者工资报酬引发的争议,对于用人单位是一裁终局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五条规定,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 如果对劳动仲裁结果不满意,劳动者可以在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天之内,向仲裁机构所在地法院起诉。 另外,还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依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九条,用人单位违反国家规定,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劳动者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劳动行政部门应当依法处理。 若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规定的情形,如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等,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如果用人单位有能力支付,却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并且达到一定金额,劳动者可以向劳动行政部举报并请求协助报案或者直接向公安机关报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