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在什么时候订立才可以生效?


劳动合同生效时间的确定,在保障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权益方面十分关键。 首先,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这是一个基本原则。 具体来说,存在几种不同情况。如果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时订立劳动合同,那么劳动合同在这个时候就可以生效。已建立劳动关系,但没有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这是法律给用人单位设定的一个签订期限,目的在于督促用人单位及时与劳动者签订合同,保障劳动者权益。比如,小王在5月1日入职一家公司,公司如果没有在5月1日当天签订合同,那么最晚要在5月31日之前和小王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否则就违反了法律规定。 还有一种情况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这种情况下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也就是说从实际开始工作时,双方基于这份劳动合同产生具体的权利义务关系,劳动合同开始实际生效履行。 此外,劳动合同生效还有一些必备条件。劳动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必须具备法定的资格,通俗来讲,公民个人要达到一定年龄并且精神状态正常,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通常年满16周岁、精神正常的人就具有相应行为能力;用人单位也要具备合法的用人权利能力和用人行为能力。劳动合同的内容和形式必须合法,不能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或者社会公共利益,合同要具备法定必备条款,内容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要求,像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劳动报酬等都不能违反国家强制性标准。最后,劳动合同订立程序也要合法,要遵守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等原则,按规定需要鉴证或公证的,要完成相应程序合同才依法生效。 相关概念: 劳动权利能力:是指公民依法享有劳动权利和承担劳动义务的资格。 劳动行为能力:是指公民以自己的行为依法行使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的能力。 用人权利能力:是指用人单位依法享有用人的权利和承担相应义务的资格。 用人行为能力:是指用人单位以自己的行为依法行使用人权利和履行用人义务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