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仲裁时效中断的情形有哪些?
我和公司有点劳动纠纷,打算去申请劳动仲裁。听说劳动仲裁有时效,而且存在时效中断的情况。我不太清楚到底哪些情形会导致时效中断,要是我遇到了这些情况,对我的仲裁申请会有啥影响也不明白,所以想问问具体有哪些情形。
展开


劳动仲裁时效中断是指在仲裁时效进行期间,因发生法定事由,致使已经经过的仲裁时效期间统归无效,待时效中断的事由消除后,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起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劳动仲裁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具体来说,导致劳动仲裁时效中断的情形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是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比如劳动者向用人单位当面提出支付拖欠工资的要求,或者通过书面形式,像发函件、电子邮件等方式,向用人单位主张自己的合法权益,这都表明劳动者在积极维护自身权益,此时仲裁时效就会中断。例如,小李被公司拖欠了三个月工资,他给公司老板发了一封邮件,明确要求公司在一周内支付所欠工资,那么从他发出邮件主张权利这一刻起,仲裁时效就中断了。 第二种是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当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时,劳动者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向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等,都属于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的行为。一旦劳动者采取了这些措施,仲裁时效也会中断。举个例子,小张与公司在加班费问题上有争议,他向当地的劳动监察部门进行了投诉,劳动监察部门受理了他的投诉,那么从他投诉之日起,仲裁时效就中断了。 第三种是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如果用人单位明确表示愿意履行相关义务,比如同意支付拖欠的工资、给予相应的经济补偿等,这也会导致仲裁时效中断。例如,某公司承认拖欠员工小王的提成,并承诺在一个月内支付,从公司作出承诺同意履行义务时起,仲裁时效中断。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