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职不结清工资如何仲裁?


如果离职时公司不结清工资,劳动者是有权申请劳动仲裁来维护自身权益的。 首先,要明白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条明确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九条也指出,劳动关系双方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一次付清劳动者工资。这就从法律层面保障了劳动者在离职时获得应得工资的权利。 接下来是仲裁流程。第一步,准备仲裁申请书。在申请书中要详细写明申请人和被申请人的信息,比如姓名、性别、年龄、住址、联系电话,公司的名称、法定代表人、地址、联系电话等;还要阐述仲裁请求,也就是你希望通过仲裁达到什么目的,比如要求公司支付拖欠的工资、支付经济补偿金等;同时要说明事实和理由,把离职前后的情况,公司未结清工资的具体情况讲清楚。 第二步,准备证据材料。这一点非常关键,证据充足能大大增加胜诉的几率。常见的证据有劳动合同,它能证明你和公司存在劳动关系;工资清单,可以显示你应得的工资数额;银行转账记录,能看到公司实际发放工资的情况;工作证、考勤记录等也能作为辅助证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六条规定,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用人单位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所以,如果有些关键证据在公司手里,公司有义务提供。 第三步,确定仲裁时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也就是说,从你发现公司没有结清工资开始,要在一年内申请仲裁,否则可能会丧失胜诉权。不过,如果是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这个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第四步,提交申请。将准备好的仲裁申请书和证据材料,按照被申请人人数提交副本,一并提交到当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一般设在当地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内。 之后,仲裁委员会自收到仲裁申请书之日起,会启动立案程序,展开对案情的调查。必要时会安排公开听证,让双方有机会阐述事实和立场。如果最终仲裁结果支持了你的申请权益,公司就有责任按裁决文书的要求,及时履行支付拖欠工资等义务。要是公司不履行,你还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相关概念: 劳动仲裁:是指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当事人申请仲裁的劳动争议居中公断与裁决。在我国,劳动仲裁是劳动争议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必经程序。 仲裁时效:是指权利人向仲裁机构请求保护其权利的法定期限,也即权利人在法定期限内没有行使权力,即丧失提请仲裁以保护其权益的权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