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职前月平均工资是如何计算的?
我打算离职了,听说离职的时候会涉及到离职前月平均工资的计算,像经济补偿之类的都和这个有关。但我不太清楚这个月平均工资到底怎么算,是只算基本工资,还是把奖金、补贴啥的都算进去呢?想了解下具体的计算方法。
展开


离职前月平均工资是一个在劳动法律关系中较为重要的概念,它通常用于计算经济补偿、赔偿金等与劳动者权益密切相关的费用。下面将为您详细解释它的计算方式和相关法律依据。 首先,让我们来明确一下离职前月平均工资的定义。它指的是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这里的工资不仅仅是基本工资,根据《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工资总额由六个部分组成: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也就是说,只要是属于工资性质的收入,都应该纳入到月平均工资的计算范围。 在计算离职前月平均工资时,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确定计算期间,即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的十二个月。如果劳动者工作不满十二个月的,按照实际工作的月数计算平均工资。第二步,统计这十二个月内的所有工资收入总和,包括前面提到的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等。第三步,用工资收入总和除以十二个月(或实际工作月数),得出月平均工资。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这里的月工资就是指离职前月平均工资。 此外,如果在计算期间内,劳动者存在病假、产假等特殊情况,导致工资收入与正常工作时不同,一般按照正常出勤月份的工资来计算月平均工资。因为这些特殊情况并非劳动者本人原因导致工资减少,若将其纳入计算可能会影响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综上所述,离职前月平均工资的计算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并且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来执行,以保障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的合法权益。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