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加班工资该如何申请仲裁?


如果遇到公司拒绝支付加班工资的情况,是可以申请劳动仲裁来维护自身权益的。 首先要明白,公司安排劳动者加班却不支付加班费属于违法行为。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用人单位在劳动者完成劳动定额或规定的工作任务后,安排劳动者在法定标准工作时间以外工作的,需按不同标准支付工资,法定节假日加班工资=月工资基数÷全年月平均计薪日×300%×加班天数;休息日加班工资=月工资基数÷全年月平均计薪日×200%×加班天数;工作日加班工资=月工资基数÷全年月平均计薪日×150%×加班天数。 申请仲裁的流程如下: 第一步是去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原劳动局)内的劳动争议仲裁委申请劳动仲裁。立案时需携带一些材料,包括仲裁申请书2份、申请人身份证复印件1份、相关证据复印件和证据清单2份,以及用人单位的工商登记信息。 提交材料后,5个工作日仲裁委给予立案,然后会给双方举证期,给对方答辩期;接着开庭审理,之后对双方进行调解,调解不成仲裁委会下达裁决书。劳动仲裁一般60天内结案;要是对于裁决书不服,劳动者可以起诉到法院 。 在申请仲裁时,关于证据收集很关键。证明加班时间方面的证据主要有考勤表、考勤卡、加班审批单、加班通知、监控录像、证人证言、加班时所做工作形成的书面文字记录、电子邮件等。而且根据相关规定,在劳动者提供了证明由用人单位掌管加班事实的基本证据后,举证责任就转移至用人单位,用人单位要提供自劳动者维权之日起前两年内的考勤方面证据,否则承担不利后果。 另外,申请劳动仲裁是不收费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十三条规定,劳动争议仲裁不收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经费由财政予以保障。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所以一定要在时效内申请仲裁来维护自己获得加班工资的权益。





